我常常想起在清华大学实验室里的无数个夜晚:屏幕上跳动的数据,院士团队激烈的讨论声,还有那张画满了旋翼结构和电路图的草稿纸。那时,我们怀揣着让每个人都能自由飞翔的梦想,但也深知,将纸上的构想变为腾空的现实是一条无比艰难的路。
2023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像一束光,照亮了我们这些在科技成果转化路上摸索前行的人。我所在的安徽猛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,致力于依托清华大学院士团队、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的核心技术,将智能飞行汽车从实验室推向广阔天空。
我们拥有80多件中外专利,涵盖多传感器融合感知、陆空一体自主驾驶等6项核心技术。但这些“纸上智慧”如何真正“起飞”?如何让投资人看到它们不仅是专利证书,更是未来交通的解决方案?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。
记得有一次,我们在合肥的一场路演中介绍智能飞行摩托项目,台下一位投资人直言:“技术很炫,但能不能量产?安不安全?有没有人买单?”这3个问题,像3座大山,压在每个科技转化者的心头。
转机来自政策的东风和地方的实干。安徽省、合肥市人民政府将我们的项目列为重点支持项目,长三角国创中心、科大硅谷、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等单位也纷纷伸出援手。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,而是融入了一个从技术到场景、从资本到产业链的“生态雨林”。
最让我难忘的是与合肥市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的合作。他们不仅为我们对接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,还计划帮助我们牵头组织智能飞行摩托运动赛事活动,让潜在用户、政府代表、投资方亲眼看到飞行摩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。得到各方的帮助,我们要让专利不再是“纸上的权利”,而是“腾空”的机遇。
2025年上半年,我们成功完成了首批样机的试制,并获得多家机构的战略投资意向。这一切,都离不开专利转化运用政策的落地执行和多方协同的努力。
如今,我们的智能飞行摩托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“科幻概念”,而是正在走向规模化应用的“中国智造”。我常常对团队说:“我们不是在卖产品,而是在推动一场交通革命。”每一件专利的背后,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一次次技术突破,它们不应该被锁在柜子里,而应该飞向天空、驶向未来。
未来,我们将继续深化与高校、政府、资本和产业链各方的合作,推动更多高价值专利“从纸变钱”“从权变产”,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“清华智慧”和“猛狮力量”。(伍权权 作者系安徽猛狮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、总经理)
(编辑:刘珊)



0 条